在年節文化中守望幸福
辭舊歲、賀新春,在中國人的血脈里,濃郁的年味傳承著千年的文化基因。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傳統的春節外,如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的藏歷新年,苗族的苗年等,不少民族都有屬于自己本民族隆重的辭舊迎新節日。在西藏,從藏歷十一月起,工布新年、普蘭新年、日喀則農事新年、藏歷新年接踵而至,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傳統習俗仍然流傳至今,人們在年節文化中守望幸福。
何以為“守”?當現代文明以洪流漫過之勢席卷鄉村,在許多地方已覆蓋了曾經的民間傳統之時,在西藏這片土地上,年節文化將過去與現在連接在一起,將民族血脈延續下去。很難想象,一個民族會因為地域、歷史等不同而擁有四個新年,并且延續至今;很難想象,每個不同的西藏新年里,地域之間均保留著獨特的傳統習俗。工布新年中的“請狗赴宴”、普蘭新年中用糌粑在房內墻壁上繪就吉祥圖案、日喀則農事新年中的“為牛羊洗澡”、藏歷新年中的精美“隆過”……這些因農耕畜牧而生,又未因時代變遷而棄的傳統文化里,體現著藏族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恩,對生命平等觀念的追求。藏族群眾在時代發展變化中守護傳統,“守”的是精神之魂,是智慧源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鄉土福祉。
“望”向何處?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沒有人能預想到這片高原會發生今天一躍千年的巨變。隨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西藏群眾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需要也在守護傳統中不斷更新,在濃厚的傳統色彩里又充滿現代氣息。隨著入藏交通的不斷便捷,西藏年節文化已不單單是藏族群眾的傳統,更是全國人民了解西藏的窗口?!岸挝鞑亍?、“林芝桃花旅游文化節”、“魯朗工布牧歌民俗文化旅游節”的不斷火熱,將西藏美景、民俗、風情、美食等帶向更多大眾,也讓西藏當地群眾有更多機會走上鄉村旅游、餐飲服務、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增收致富。作為傳統節日,年節文化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需求,集中呈現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渴望,“望”的是增收致富、是鄉村振興、是越過越好的幸福生活。(中國西藏網 文/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林芝迎來 工布新年
11月24日恰逢藏歷十月初一,林芝迎來2023年工布新年,這是西藏最早的新年。工布新年以其悠久的歷史、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內涵,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詳細] -
西藏自治區2023年度文藝創作扶持項目公示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詳細] -
首批西藏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創建工作啟動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區)線上評審會議召開,全面啟動了為期兩年的首批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創建工作。 [詳細]